72岁的王先生(化名),因胸、腰背严重疼痛并伴咳嗽和咳痰6个月余就医。胸部CT检查显示左肺上叶可疑低密度病变,以及多处骨质破坏,被怀疑有肺癌转移可能。医生建议行Petct检查。petct检查后发现其相关影像表现很容易让医生考虑是恶性肿瘤转移,其中肺癌转移的可能性较高。然而,进一步的影像征象显示,在溶骨性病变中,总是呈现边缘性虫噬样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骨质硬化,并且可以注意到多个冷脓肿,它们显示出环形强化,并具有结节状和块状18F-FDG高摄取。因此,医生进一步怀疑是结核病可能。最后经病理诊断,结果为“多器官结核”,而不是肺癌转移,证实了医生的判断。
什么是多器官结核病,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常见的慢性传染病。结核感染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外结核是由肺结核向肺外器官和组织的传播引起的。其中多器官受累的比例甚至更低。
目前临床上,对于多器官结核的诊断很麻烦,因为它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不过随着诊断成像技术的发展,18F-FDG PET得到了广泛的发展,由于18F-FDG PET可以高灵敏度地扫描整个身体,因此通过显示全身性高代谢的分布对寻找可疑病变非常有用。
本文所讲述的多器官结核在18F-FDG petct扫描过程中,随着FDG摄取的增加,可以清楚地看到涉及多个器官的异常代谢病变。但是,由于其相对较低的流行率以及FDG的非特异性显像剂,多器官结核病容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转移。尤其是肺部高代谢灶和全身高代谢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表现,往往容易被误诊为肺癌转移。不过,CT上的一些典型影像学影像可以有助于多器官结核病与恶性肿瘤转移的鉴别诊断。
1)CT能很好地描述溶骨性病变的结构。CT上骨结核往往能清楚地显示边缘性虫噬样骨质破坏伴周围骨质增生、骨质硬化,这是较特征性的征象之一。
2)结核通常伴有冷脓肿。根据受影响的器官的不同,冷脓肿的发生部位也有所不同,其中,宫颈部位是冷脓肿较常见的部位。同时,在增强CT上,冷脓肿通常表现出环性强化,而PET上,主要表现出结节状和块状18F-FDG高摄取。
所以总的来说,18F-FDG petct可以通过全身扫描很好地发现与多器官结核有关的可疑病变,其征象表现可能与恶性肿瘤转移相似。对于无确切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应将多器官结核病的可能性考虑在内。同时,“边缘性虫噬样骨质破坏”和“冷脓肿”等影像征象可以有助于我们进行多器官结核和恶性肿瘤转移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