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12岁女童因反复发热2周,最高体温可达39度,在当地医院检查接受治疗后,体温仍反复波动,事隔几天后该女孩逐渐出现双下肢肿胀,并一天比一天加重,且自身能触摸到双侧颈部、双侧腋窝多个肿大淋巴结,做了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B超、骨髓穿刺、腹水常规等,均未找到原发病因。为了明确病因、排除恶性肿瘤,评估全身情况,于是医生建议行全身petct检查。
全身petct检查结果为:1.双侧颈部、双侧锁骨上下窝、双侧腋窝、胃底周围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融合成团,糖代谢轻中度增高;脾脏增大,糖代谢稍高于肝脏本底,综上,考虑淋巴结炎性增生并脾脏反应性改变,建议活检除外淋巴造血系统疾病。2.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盆腔中量积液。胃底周围增大淋巴结,脾脏增大并糖代谢略高于肝脏本底。
做了全身petct检查,但未见明确原发肿瘤,仅见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并代谢轻中度增高,因此排除淋巴结转移。此外该女童之前没有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实验室检查也没有检出结核或特殊菌感染史,因此,结合多方面考虑其为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或淋巴结炎性增生可能性大。
最后患者行左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示:淋巴结结构保持,可见部位滤泡增生,部分生发中心萎缩,套区增生,血管滤泡植入,滤泡间可见血管增生及大量浆细胞浸润,符合多中心Castleman病(亦称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是临床一种少见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通过这则案例再次验证了petct检查优势,能寻找病变的原发灶,能通过病变葡萄糖糖代谢来判断疾病的良恶性,并且有效鉴别出淋巴瘤、转移瘤等,对全身病变的分布情况、肿瘤的临床分期及疗效评估有较为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