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petct检查,它与临床常用的普通CT检查有何不同?简单来说,ct检查可以清楚的获得病变的解剖结构信息,但是仅靠结构特点诊断疾病有局限性,有些病变的性质(如肿瘤的良恶性、手术后肿瘤有无复发等)CT均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
Petct检查则不同,它在对人体完成扫描的同时还会在人体内注入18F-FDG,与我们常用的葡萄糖有类似之处,它是PET/CT分子影像检查中的一根”探针”,探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这个部位是否有病变?是什么样的肿瘤?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这个示踪剂就是全身检查的整个灵魂所在,18F-FDG在petct检查中可以寻找那些对葡萄糖“吃的多消化慢”的异常组织,这正对应肿瘤细胞的一大特点:生长迅速,代谢旺盛。一般来说,只要肿瘤成长超过一定直径,petct检查就可准确将它识别出来。
往期患癌患者评估癌症治疗是否有效果,都是需要做完整个疗程才能做对应的检查,癌症患者本来时间就很宝贵,这样等待就会耽误病情,而petct检查可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化疗的患者而言,理论上我们最快在患者接受治疗24小时之后就可判定此种方案是否真的有用。同样也是通过看肿瘤对葡萄糖的代谢程度来判定,如果在治疗后发现肿块的代谢程度已经减弱,那就说明治疗真的有了效果,而往往肿瘤此刻并未有任何形态、大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一般的影像诊断来察觉它的不同。对于手术患者而言,肿瘤在治疗后发生了局部改变后,petct检查可以看出发生解剖改变的地方是否有残留,是否还要进一步治疗。
相对而言,PET/CT并不是对所有肿瘤都拥有”火眼金睛”,它擅长发现的肿瘤往往是在“低本底”区域,如肺部、头颈部、胆囊、肌肉骨骼区域等。这些地方犹如是一片黑暗的区域,PET就像一盏明灯,一旦点亮,就会非常显眼。而在一些“高本底”区域,如胃肠道、肝脏、膀胱等,犹如充满阳光的房间,就算灯已经亮了,我们也很难辨别是否开着,即会存在漏诊可能,所以需要综合检查。对于肠道,內镜检查往往更容易发现和确诊病变。
此外要说明的是petct检查中,不排除出现假阳性的情况,由于部分良性肿块和炎症对于葡萄糖的代谢也十分活跃,所以有时候很难分辨出这两者与恶性肿瘤的差异,往往需要利用petct检查中的CT补充做一个诊断剂量X线的CT检查,或通过其他的检查方可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