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health

做完Petct检查,为什么不能马上走

时间:2020-09-02

在做petct检查时,医生常会被问到——“什么是延迟显像?”“为什么我需要再做一遍?”“是第一遍没有做好么?” 诸如此类的问题,今天小编就针对这些问题为大家做一个简单介绍。


18F-FDG petct检查早期显像是指注射显像剂18F-FDG 40~60分钟后上机显像,在此之后,间隔长短不一的时间再次进行显像,我们称为延迟显像。对于间隔多长时间做延迟显像,目前并没有定论。


在医学上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统称为双时相显像,起初引入双时相显像这个概念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鉴别良恶性病变。FDG是葡萄糖的类似物,恶性和良性病变都能摄取它,而恶性病变更像一只貔貅,对FDG是“易进不易出”,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时间延长,良性病变的摄取可能会逐渐下降,而恶性病变则会继续摄取,犹如 “水落石出”。


不过经过大量的研究后人们却发现,这一现象并不绝对,一些良性病变(如肉芽肿病变)在petct检查早期和延迟显像中都会出现类似恶性病变的表现,我们称为假阳性。因此利用双时相显像来鉴别良恶性疾病并不甚可靠。延迟显像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随着时间延长本底组织摄取减低、增加病灶检出率(敏感性)。


一般来说,使用双时相显像的时机主要包括:怀疑有隐匿病灶;明确诊断后确定恶性病变范围;早期显像时病灶与本底组织摄取比较高的组织(如肝、脾),或者是通过时间延长增加排泄系统对FDG的清除(如泌尿系统)。此外延迟显像还可以用来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摄取,常应用于鉴别泌尿系和肠道的摄取。


所以总的来说,延迟显像是对早期显像的补充,用于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常应用延迟显像的脏器有肝胆胰脾、泌尿系和肠道等,随着时间的延长本底组织摄取降低,从而提高病灶的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