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health

核磁共振检查1.5T和3.0T的区别

时间:2021-03-03

上海的王先生(化名)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头疼,而且早上起来疼痛感剧烈,于是他就去医疗机构做了检查,医生看了张先生的情况就给开具了1.5T磁共振检查。张先生就很不解,好像网络上说3.0T磁共振在检查上价值更大。为什么医生不给他开3.0T的单子呢?

SH_MR_30953_10_highres - 副本

关于核磁共振检查1.5T和3.0T的区别,不止张先生有这个疑问,很多人都有,下面小编就给大家解答一下。


首先核磁共振检查又称核磁共振成像(MRI),它是通过射频脉冲激发/终止激发诱发氢质子能量吸收/释放现象,并转化成图像的一种技术。目前市场上核磁共振检查根据场强的高低有0.2、0.35、0.5、1.0、1.5和3.0T不同场强的磁共振成像仪。临床上常见的主要有1.5T和3.0T。


正常情况下3.0T磁共振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扫描时间更短,血管成像比1.5T较好,对脑内微出血检出率更高,在关节成像、腹盆腔脏器成像效果也比较明显。不过3.0T也存在不足。譬如运动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更明显;它的屏蔽效应使腹水患者检查受到一定限制,对体内有金属植入的患者做检查限制更严格。


而1.5T一般多应用于常规的磁共振检查,受检者在检查床上受到的干扰声音小;再者因为本身磁场低,人体吸收的热量小,运动伪影和化学位移伪影小,而且3.0T绝对禁止的人群在1.5T检查时候,要求比较宽松,当然具体也是需要医生来判断。


那么从这两者来看,是不是3.0T就要比1.5T好呢?尽管从理论上来说,磁共振的磁场越高越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相同时间之内,用相同的序列检查,3.0T的磁共振比1.5T做出来的图像清晰度更高。但是诚如上文说到的3.0T磁共振也存在弊端,所以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首先选择3.0T来做检查。


最后具体患者该如何选,应该听从影像医生根据需检查部位的组织特点和诊断要求综合考虑,合理选择核磁共振检查机器。而且本文开篇所举的案例肯定也是经过医生来评估后才决定的,所以我们就诊检查遵医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