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检查作为当下一种安全无创的影像检查方法,对于临床上很多疾病意义重大。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看看核磁共振检查哪些疾病?
在了解核磁共振检查哪些疾病之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核磁共振成像,某度上对其是这样定义的:是利用核磁共振原理,依据所释放的能量在物质内部不同结构环境中不同的衰减,通过外加梯度磁场检测所发射出的电磁波,即可得知构成这一物体原子核的位置和种类,继而获取不同组织薄层的核磁共振图像。该成像既不用电子离辐射、也不用造影剂,即可反映出人体器官异常和早期病变。
核磁共振检查哪些疾病
核磁共振检查在显示优异的心脏解剖图像和运动功能的信息的同时,更可以进一步获得心肌的血供和冠状动脉的血流信息,且可进行多项心脏科研方面的探索。
此外磁共振可以在不打造影剂的情况下,获得三维MRA血管影像,是一种无创伤的血管检查,可以作为DSA的前期筛选和术后的疗效评价。
肝脏核磁共振在发现病灶和定性诊断方面更准确,如对肝癌癌前病变、少血供肝细胞癌、肝硬化等(再生结节)等局灶性和弥漫性病变的诊断。
胰腺MRI能清晰显示胰腺及胰管,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胰腺和胆道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能较为清晰显示扩张的胰胆管。
此外通过磁共振肝脏脂肪定量分析,对脂肪肝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有积极意义。
MRI可清楚显示颈胸腰椎、椎间盘、椎管内结构及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液、关节韧带等细微结构,对脊柱、脊髓病变、关节软骨损伤性病变能提供诊断依据,高清臂丛骶丛显像比其它影像方法能更早地诊断出关节软骨变性与坏死。
核磁共振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较佳检查设备。相比较CT,磁共振的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特点,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意义重大。另有时间飞行技术(TOF)行脑血管MRA,不用注射对比剂即可显示头颈部的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