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部肿瘤检查的影像方式有很多,作为就诊人来说,了解这些脑部肿瘤检查的知识,客观地考虑医生的诊断,从而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还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脑部肿瘤检查中应用到的影像学检查。
1、头颅CT:又称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形式,也可以进行脑血管成像(CTA),它在脑部肿瘤检查中的优点就是简便、快捷、能够清晰显示骨性结构和颅内出血,但在脑肿瘤的诊断方面不如磁共振清晰。
2、磁共振(MRI):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在脑肿瘤的诊断方面价值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要优于CT,但不足在于检查时间较长、不能显示颅骨结构。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的飞速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检查序列以外,现在还出现了MRA(显示脑血管)、脑灌注成像和弥散张力成像、以及MRS(波谱分析)技术等。
3、MRS:也称磁共振波谱分析,是利用磁共振进行一种无创伤性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化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方法,目前主要在脑部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较多,检测代谢的指标主要有:NAA水平是正常神经元的标志;Cho水平是膜转运增加或细胞密度增高的标志;Cr水平是一种能量代谢的标志物;Lac水平是无氧代谢的产物。通过检测这些生化指标的变化对判断病变的代谢情况,特别是鉴别胶质瘤复发与放射性坏死、以及恶性肿瘤与炎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4、Petct:也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通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来判断病变的代谢情况,petct在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肿瘤分期以及肿瘤术后评估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5、PET/MR检查:PET/MR将正电子扫描(PET)和磁共振成像(MR)合并为一次,全身一次检查可发现是否存在的微小病灶,其中在脑部肿瘤检查上,对于脑部肿瘤基本不会漏诊,在脑部小转移瘤的检出率上也优于petct检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相信在未来,对于脑部肿瘤检查临床上将会研发和创新出更多的诊断和治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