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喜讯!全景朱玉兆博士磁共振课题获上海市卫健委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项目批准立项

时间:2020-08-11

2020年7月,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传来喜讯,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科教部主任朱玉兆博士申报的《基于MR影像组学的肝纤维化精准分级的研究》项目通过了上海市卫健委专家的严格评审,获得2020年上海市卫健委卫生行业临床研究专项项目立项。


此次获得立项的医疗机构多为上海各大三甲医院,社会医疗机构仅有7项,全景医学影像作为唯一一家独立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获此科研课题项目资助,科研经费为10万元。


朱玉兆博士的《基于MR影像组学的肝纤维化精准分级的研究》项目,筹备工作历时长久,与上海各大专业突出的医疗机构同场竞技,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成功获得资助,再次显示了上海全景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在临床科研方面尤其是肝脏疾病影像诊断方面持续创新能力。


课题简介-《基于MR影像组学的肝纤维化精准分级的研究》

肝纤维化是指肝脏细胞外基质(即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等)的弥漫性过度沉积与异常分布,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病理性修复反应,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可引起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结节性再生,形成假小叶结构即肝硬化,临床上出现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症表现。肝纤维化组织学上是可逆的,肝硬化逆转较为困难,但仍有少部分可逆转。


慢性肝病是危险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慢性肝病的预后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肝纤维化程度和进展,肝纤维化的晚期是不可逆的,晚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门静脉高压等密切相关,并可导致肝功能衰竭和死亡。因此,实现肝纤维化的早期准确诊断并预防进展为肝硬化至关重要。


肝纤维化的精准分级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缺少大样本关于肝纤维化的MR多模态显像的影像组学研究。临床需要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的肝纤维化分级评价方法,基于多模态MRI影像组学有望解决这个临床问题。本研究通过探讨多模态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纤维化分级的价值,利用肝脏的MRI组学特征预测肝纤维化的分级,进一步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旨在建立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性强的评价肝纤维化分级的方法。


近年来,全景高度重视科研项目的培育工作,坚持医教研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制度的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中心医技人员在徐汇区学科带头人张建院长的带领下从2016年开始至今已连续5年获得上海卫计委科研课题项目。


全景着力构建奖励、考核、服务三位一体的科研工作机制,推动中心形成申报高水平项目、收获高水平成果的科研工作新局面,促进中心影像诊断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此外,全景每年都投入百万元级研发经费,在集团内部资助医生及相关科研人员开展自主研发科研课题,不断提升中心科研学术水平,推进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景始终秉承“专业立身,学术引领”的发展理念和“问计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的宗旨,致力于各类影像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大众提供精准的影像诊断服务。






朱玉兆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博士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博士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分子病理学硕士

原空军杭州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影像诊断专家

从事影像工作十余年

擅长胸腹部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获得成就:参与上海市科委课题《MR叶酸靶向受体造影剂的制备和研究》

近年来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