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health

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

时间:2021-02-01

        随着时代的进步,忙碌的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有些人去检查身体的时候,被告知要查核磁共振。那么,核磁共振是什么?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呢?小编研究了一些核磁共振知识,今天主要就核磁共振能检查人体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SH_MR_34505_12_highres小

        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的Edward Purcell领导的研究小组和斯坦福大学的Felix Block领导的研究小组,几乎同时发现了物质的核磁共振现象。直到1982年,核磁共振成像才正式应用于医学临床。当然,核磁共振检查可以用在化学领域,如石油化工中,用于研究流体在岩石中的分布状态和流通性等,还有磁共振显微术及活体磁共振能谱等等。这些与我们普通人相关甚少,主要还是讲一下应用于人体疾病检查的核磁共振成像(简称MRI)。

       核磁共振原理简述及MRI的三大基本构件


        在了解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自然先需要了解一下核磁共振原理。

        磁共振为共振现象的一种,核磁共振原理是基于原子核的自旋运动。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的自旋运动方向是杂乱无章的。正向排列的核能量较低,逆向排列的核能量较高。它们之间的能量差为△E。如果将这些原子核放在均匀的强磁场中,这些原子核的自旋轴将按磁感线方向重新排列取向。这时,再让自旋核接受一定频率的电磁波辐射,当辐射的能量恰好等于△E时,处于低能态的自旋核吸收电磁辐射能跃迁到高能态,可以在相同频率环境下形成自旋能级分裂或者射频辐射共振吸收。这种现象称为核磁共振(NMR)。


        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发生核磁共振时所产生的信号,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编码处理,实现重建图像,这种技术称为核磁共振成像(MRI)。

        由于人体组织含有大量的水份,人体内基本2/3都是水,所以氢核(1H)的核磁共振常作为人体成像元素的首选。而人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中的水分含量并不相同,各种疾病也会导致水分形态的变化,这些都可由核磁共振图像反应出来。基于以上原理,且核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暴露和电离损伤风险,核磁共振成像(MRI)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人体的疾病检查。

        人们去做MRI检查时,会被安排进一个较大的房间,里面有一台仪器,会让我们或躺或趴或按照要求的体位进行检查,那么MRI只需要这个仪器就可以了吗,MRI具体含有什么构件呢。

        MRI主要由三大基本构件组成,即磁体部分、磁共振波谱仪部分、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部分。

        第一大基本构件:磁体部分,主要由主磁体、补偿线圈、射频线圈和梯度线圈组成。

        主磁体用以提供强大的静磁场及较大的空间范围能容纳病人,即病人能察觉到的这个大型仪器,用以保持高度均匀的磁场强度。增加静磁场强度可使检测灵敏度提高,可以缩短扫描时间并提高空间分辨率,但也会使射频场的穿透深度减少。一般来说,磁场强度为0.35T时,可以得到很好的空间分辨率,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较高的磁场强度为1.5T。
主磁体分三类:普通电磁体、永磁体和超导磁体。

        补偿线圈的作用是补偿主磁场线圈,使其产生的静磁场接近理想均匀磁场。射频线圈是向人体发射射频电磁波,用以激励原子核共振。梯度线圈需要特定的梯度电源。主磁场的逸散磁场对周围影响很大,如各种磁盘、图像显示器、影像增强器和戴起搏器的病人。外界磁性物体对主磁体均匀度也有影响。所以,如果病人带有心电监护仪,体内有心脏起搏器,体内有骨科钢钉等等这些,会影响MRI的使用,视为禁忌症,更有轮椅带入直接把MRI仪器损害的报道。
微信图片_20190312114040
        第二大基本构件:磁共振波谱仪部分

        主要包括射频发射部分和一套磁共振信号的接收系统。一般波谱仪都采用超外差式接收系统,其主要增益可取之中频放大器。

         第三大基本构件:数据处理和图像重建部分

         磁共振信号通过变换器变为数字量,图像处理机按所需方法处理原始数据并获得磁共振的不同参数图像,然后把图像进行后置处理。

         以上讲了那么多,下面就讲一下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也就是核磁共振成像能用于检测什么疾病。

        核磁共振能检查什么

        人体有八大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人体有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也有心、肺、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人体有炎症性疾病和非炎症性疾病。去就诊的人们一般需要去各个科室去检查,包括: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儿科,皮肤性病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肿瘤科等等。

        前面讲了,水中的氢核(1H)的核磁共振常作为人体成像元素的首选,而且人体组织含有大量水份,各组织器官中的水份含量组成及疾病状态下水份形态的不同,都可以通过MRI检查出来,所以,基本来说,MRI可以用于全身检查,即各个专科的疾病,都可以将MRI作为一种检查手段。不过,MRI检查的最大优势,是对神经系统和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最常用于检查神经系统病变及肌肉骨骼病变,并对各种肿瘤疾病尤其是早期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一,检查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脑梗死、脑部炎症、脑内外血肿、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硬化、脑动脉狭窄、脑白质脱髓鞘等。
        二,检查心血管系统病变,包括心脏病、大血管及周围血管疾病、心包积液、心肌病等。
        三,检查肿瘤,包括脑肿瘤,椎管肿瘤,纵膈肿瘤,肝肿瘤,盆腔脏器肿瘤等。MRI检查对分子结构具有强大的解析能力 ,利于早期肿瘤的发现;对原发性肝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较大。
        四,检查软组织病变及骨、关节病变,包括近骨骼和骨骼周围的软组织、韧带与肌肉损害、感染;骨挫伤;软骨、半月板、滑膜囊以及骨髓等部位的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
        五,检查胸腔、腹腔、盆腔内器官病变,包括胸膜、淋巴结、病变;腹膜后病变、肝囊肿;直肠、膀胱、前列腺病变;卵巢、子宫病变;盆腔肿块定性定位等。

        核磁共振检查的优缺点


        优点:
        一,由于MRI是一种多参数成像技术,能够较清楚地辨别出病变部位及病变程度,同时对人体是没有X线辐射及电离辐射的风险,对神经系统、关节肌肉、膀胱、直肠、子宫、阴道等部位的诊断效果佳,因此经常被使用在神经系统、生殖系统、乳房、孕妇、胎儿及新生儿的疾病检查诊断上。
        二,对于一些容易误诊的疾病,核磁共振误诊率小,即便不借助造影剂仍然可以清晰显示血管结构和软组织对比度;可以检查出患者由于缺血导致的组织损伤,故可以用于创伤、炎症、退行性病变和先天疾病检查。
        三,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敏感度较高。
        四,由于各种参数都可以用来成像,而多个成像参数可以提供丰富信息,那么对于某些疾病,例如对肝脏作T1加权图像,可以根据肝癌、肝硬化、肝炎的T1值不同,区别出这三种疾病;可以通过调节磁场自由选择所需剖面。
        五,对于较小的肿瘤可以做到早期发现,适用于肿瘤治疗后多次定期复查随访、无需注射造影剂和经受放射性核素污染。
sm16054_MR_06_I-Class_highres
        缺点:
        一,肺部检查方面,并不优于CT 。
        二,MRI是解剖性影像诊断,故对于空腔性器官尤其是胃肠道疾病,不如胃肠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组织病理两方面的诊断。

        三,有禁忌症。对磁性物质没有分辨,如患者安装有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神经刺激器;检查时带有心电监护仪;体内有骨科钢钉等等这些,这些可能会造成患者心脏停搏,会影响MRI的使用,或可能直接损坏MRI设备。可能会诱导患者,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甚至引起心脏心室震颤。已经接受过心脏手术和人工心脏瓣膜的患者;已经接受过动脉疾病手术的患者;曾经出现各种危重疾病的患者;昏迷患者;这些都是MRI检查的禁忌症。

        四,检查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不易配合;空间较幽闭,对于患有幽闭综合征的患者不适用;噪音较大,可能会影响部分患者听力。
        五,价格相对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