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health

心脑血管检查项目

时间:2021-01-21


        很多人都知道: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脑部是人体的指挥部。从这两个比喻足以看出心脏和脑对人体的重要性,也正因为如此重要,大家都很担心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在意心脑血管的检查,也想搞清楚心脑血管检查项目有哪些。

为什么要重视心脑血管检查

        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血液黏稠、吸烟、酗酒等原因,会导致心脏、大脑发生缺血性或出血性疾病,而这些疾病有着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可以说是严重威胁人类尤其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一类疾病。

心脑血管示意图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的研究数据,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高达3.30亿人,2017年心血管病死亡率高于肿瘤瘤及其他疾病而位居首位,2017 年农村心血管病死亡占全部死因的比率高达45.91%,城市对应比率也高达43.56%,均较上年有一定升高。


        而根据国家卫健委组织相关机构研究监测并编写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我国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四类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为16.5%,因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为80.7%.

        多方面研究以及调研数据都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前期未必会引起人体明显不适,但生命危害性极高。而定期进行心脑血管检查,则可以早发现早治疗、将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显著降低。


心脑血管检查项目详解

        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常见的检查项目是心电图类、影像类检查、血液检验类三大类型。


     一. 心电图类

        心电图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便捷、无创检查手段,可以查出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率异常、心肌缺血等多种疾病。心电图又可分多种设备或检查类型:

心脏示意图

        1. 单导心电图  只用一支心电图笔描记出来的心电图,做出来心电图后只有很窄的一长条,一般用于初步筛查早搏房颤及各种心律不齐等。


        2. 多导心电图  用多支笔同时同步调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有3导联、6导联、12个导联等。相对于单导心电图,多导心电图更加先进, 目前各医疗机构用的普通心电图多为多导心电图。


        3. Holter监测  因为普通心电图只是有限的阶段性检测,对于有些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有抓取不到心律失常心电图信号的可能,但Holter可以24小时源源不断的记录心电图信号、记录结束后还可信号重播,对于了解心律失常的种类、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有没有心肌缺血的发作等很有优势。


        4. 心室晚电位  是通过特殊的电脑技术记录某些波形(心事波形)末尾的较晚部分的高频成分的碎裂图形,对于冠心病、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的患者,这项检查有助于危险性的判断。


        5. 食道心电图  为协助诊断一些疑难心律失常、窦房结出现严重损坏、难以诊断的心动过速,可以通过将电极经过鼻腔插入食道,直到心脏某一特定部位,以记录到更为清晰的心电图图形。

        二.影像检查类

        很多心脑血管疾病,都可以通过医学影像图像的异常进行识别与分辨,常见的心脑血管影像检查有:


        1.心脏彩超

        心脏彩超能动态显示心腔内结构、心脏的搏动和血液流动,心脏的各个结构可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很多先天性心脏病的畸形都可以查出,且利于判断是保守还是手术治疗。对于冠心病,能直观显示心肌的运动状况及心功能,向医生提示心肌缺血的部位。而心肌的增厚、心腔的扩大也都要依赖心脏彩超来判断。


        2.经颅多普勒

        血流速度能反映脑动脉管腔大小及血流量,而经颅多普勒是利用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来研究颅内大血管中血流动力学的无创检查,适合于脑动脉血管异常引起的疾病的检查,且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病人进行长期连续动态观察,尤其是可以提供 磁共振、DSA、PET等影像技术所测不到的重要血液动力学资料。


        3.颈动脉彩超

颈动脉彩超能清晰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情况,可用于检查颈部血管如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否存在动脉硬化伴狭窄,以及检查斑块的软硬情况同时可以发现动脉瘤、动脉夹层,是检测颈部血管斑块非常敏感的首选方法。


        4.头颅CT

作为临床重要的影像检查技术,CT对于脑血管疾病有着很多实用性,是脑出血的首选检查、蛛网膜出血的首选诊断检查、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首选急诊检查,还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始常规检查。

16排CT_E16 GP裁剪

        5.头颅磁共振成像

与头颅 CT扫描一样,也是脑部疾病常用检查手段,但对于脑卒中亚急性期、慢性期及缺血后出血、诊断新发或陈旧微出血灶方面,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效果要明显优于头颅CT。


        6.CT血管造影(CTA)

基本原理是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多层螺旋 CT 在受检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达高峰期时,快速连续多个层面进行扫描并经三维重建后,显示靶血管结构的成像技术。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查的一种方法,但造影剂可能会产生过敏反应、神经毒性、血管毒性、肾毒性,不过风险总体是较低的。


        7.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MRA 包括直接MRA 与 增强MRA(CE-MRA)两种方法且各有优势,主要用于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动脉瘤、动脉畸形等血管病变。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
        DSA 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并通过造影剂注入前成像、造影剂注入后成像两次完成。通过程度,对两次成像进行计算消除相同的信号,得出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因此可以更清晰直观的显示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是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但不足是有创性,所以一般只用于其它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

        三.血液检验类

        由于人体的血液贯穿全身,因此很多疾病都会在血液方面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疾病也不例外,血液检验的心脑血管检查可以分类两大类:

163696895

        1.血清学指标

        心肌酶: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也是心脏损伤类疾病的重要血清学指标,主要包括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等。


        C反应蛋白(CRP): 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蛋白,在感染、损伤、缺血缺氧等炎症反应的情况下,CRP可显著升高,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有关,所以通过检查CRP主要是高敏-CRP可以辅助判断。


        糖化血红蛋白: 近年研究发现该指标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相关,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者,冠心病的患病几率明显增加,是辅助性检测指标。


        高同型半胱氨酸(Hcy): Hcy是蛋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研究表明:Hcy升高,容易发生脑中风,还容易发生H型高血压。

        2.血流变
        这种检验主要是通过观测血液的粘度、流动、凝集等流变性,以及红细胞的变形与聚集、血小板的聚集、释放等指标,来研究血管的宏观与微观流变性的规律,对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管等疾病有预报价值,尤其是中老年人可定期检查血流变以早发现、早干预。

        当然,以上只是围绕心脑血管检查项目有哪些这个问题所做的主要检查项目介绍,随着医学日新月异的更新升级,还有其他一些检查手段,如PET/CT、PET/MR等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检查也都有显著的检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