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不良习惯的养成,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胰腺癌就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它病程短,侵袭性相当高,进展迅速,5年生存率极低。在此,医生提醒:当身体出现以下几个信号时,要警惕胰腺恶性肿瘤的可能。
1.左上腹隐痛、钝痛、胀痛或腰背部疼痛现象
2.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消化不良、体重下降
以上症状较不典型,如果症状持续一段时间,或有加重,建议及时就医。
3.皮肤瘙痒、眼角膜、皮肤有发黄现象、小便颜色异常的变黄
4.大便呈陶土色,或者大便内有脂肪油滴
以上症状提示胰腺病变可能有进展,堵塞了胆道、影响到了脂肪代谢功能才出现的症状
5.不明原因的高血糖或者低血糖,或潮红、水肿、出汗、心律失常等等类似更年期的症状时,需小心!也许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在作祟。
那么胰腺恶性肿瘤推荐哪些影像检查呢?
下面我们就简单来看看关于胰腺恶性肿瘤,我们都可以选择哪些影像检查方式?此外Petmr检查哪些疾病中petmr在胰腺癌的诊断上有着怎样的优势?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无创伤、费用低廉,是诊断胰恶性肿瘤的常规方法。但对于小于2cm的胰腺占位性病变优势不明显,且容易受到肠道伪影的干扰。
CT检查:
常规的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可发现胰胆道扩张情况以及微小胰腺肿瘤,并可清楚地观察到肿瘤的大小、边界、血供情况,与周围血管、脏器的关系、有无腹膜后的淋巴结转移、有无其他腹部器官的转移。
胰腺CT血管造影:
利用三维重建方式,360度的观察方式,可清晰地显示肿瘤侵犯的动脉、静脉,从而提高术前分期的诊断性,并为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信息。
MRI检查:
常规的MRI增强检查,软组织分辨率比CT更高,但总体成像效果不如CT。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做检查时无需使用造影剂,无创、成像快速、简便、准确率高,可部分替代有创的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和首选的胆道检查方式。
该项检查对于诊断梗阻性黄疸,具有很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显示胆胰管系统的扩张整体情况,还能明显显示梗阻的部位、范围以及病理性质,临床上常使用MRCP、CT增强及血管造影等检查技术来综合评估肿瘤的分期,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的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etct检查:
全身PET/CT扫描可较早地发现肿瘤的远处转移情况,在评估胰腺癌的放疗、化疗、生物靶向治疗的疗效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PET/CT在帮助多发转移患者寻找隐匿部位的原发灶方面具有其独到的优势。
petmr检查:
petmr检查哪些疾病,一体化petmr较petct而言,具备了更高的敏感度,具有更高的的软组织分辨率,极大提高早期、微小病变(特别FDG代谢不高时,PET/MR更具优势)的诊断和监测能力,进而实现疾病在分子水平的诊断。
说到这,小编也想起一则petmr检查案例,早前有一位患者因为上腹疼痛,同时伴有皮肤发黄、瘙痒、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来行petmr检查,检查后发现该患者胰头肿块,边界欠清楚,FDG摄取增高,且病灶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十分密切,影像科医生考虑为胰头癌。最后经病理证实的确是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