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政策的东风,国内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机构正式进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互联网新技术也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机构链接互联网成为必然趋势。对此,全景医学影像上海中心张建院长表示,医学技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碰撞是一种良好现象,不同学科、领域之间通力合作,不仅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或可带动医疗行业整体大跨步前进。
“医学影像的发展,迄今为止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是以X光、超声、磁共振等为核心的物理驱动时代;第二是以影像引导、治疗计划和靶向造影剂等为关键词的应用驱动时代;第三就是目前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数据驱动时代,在这个时代,科技与影像之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融合空间,这是需要独立医学影像机构去探究的,方式方法可以多样,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科技为影像检查插上翅膀,为大众提供更精准的医学影像诊断服务。”张建院长说道。
据了解,国务院在2017年7月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关于智能医疗版块,明确指出要实现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型和智能多学科会诊。而这必然会加速医学影像和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更加紧密的融合。
“大数据具备非常明确的6V 特征,即Volume(规模大)、Variety (多样化)、Velocity(高速性)、Value(价值化)、Veracity(真实性)和Vitality(动态性),而医学影像同样具备这些特征,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它能帮助医生进行智能医学的精准标注和分析,从而有利于为患者提供精确治疗和个性化治疗。”
张建院长表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医学影像,影像就不再仅仅是图像,而是可采集、可计算的数据,它们能够对影像和病理数据进行读取分析,然后提取特征值,比如对肿瘤的形状、信号、纹理特征等进行提取和计算,然后预测肿瘤的发病率。他预测道,未来多维度、定量化的影像将成为精准医学的必备,而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将会在医学影像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两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准确性不断提高,对肺癌、肝癌、乳腺癌及全身肿瘤等疑难病就更容易做到早发现,从而实现及早干预,让患者少受罪、少花钱,尽早恢复健康;效率不断提高,一来可以节省单个患者的就医时间,二来可以让更多群体更容易就诊,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就医排长队的局面。”
链接互联网、应用新技术,使集中在中心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更多地下沉到基层,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实力,为更多人群提供专业的影像诊断服务,一直是全景医学影像努力的方向。据了解,全景医学影像正在积极推进集团化步伐,预计在2020年,全国将会有十多家分中心投入运营。届时,一张覆盖绝大多数中心城市并通过信息技术链接的医学影像诊断网络将在国内建设完成。
“链接互联网,融合应用新技术,对我们第三方独立医学影像机构来说,是发展契机,也是发展方向,探索和加强它们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相信也会促进行业在智能化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