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人也会患心脑血管疾病
时间:2021-01-26
谈起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大多数人先想到的都是老年人,但其实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发病人群其实越来越年轻,在过去的十年或更长时间里,有报告表明年轻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近几年来,中大医院收治的在 30—50 岁的之间的心脏病患者越来越多,这些人在发病前常常对自己健康漠不关心,认为自己年轻,身体不会有什么大事,但却不知以往的“老年病”在靠近他们。
事实上,心脑血管疾病通常与年纪无关。通常,流行病学会将病症的发展与衰老联系起来,因此,以前将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年轻人描述为“无形的”。尽管心脑血管疾病方面仍是老年人的一种疾病,但仍在很多较为小的年纪人群持续存在,但研究已经显示55岁以下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逐渐上升。
那么为什么年轻人也会患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发病率增加迅速?
1、缺少锻炼
不太喜欢运动,大多数的时候宁愿躺在床上、沙发上玩游戏,都不愿意出门活动或是运动。会导致血液流动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保持运动的习惯可以帮助人体的消化系统更好地工作,还能加速新陈代谢速度以及血液循环速度,起到血管软化的作用,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很有帮助。
2.年轻人的轮班工作,昼夜节律
昼夜周期为24小时,睡眠周期、激素分泌、体温和血压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年轻人的研究表明,睡眠质量和节律规律的改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而与其他因素无关。这直接与年轻人中常见的轮班工作有关。并且长期熬夜会使人的精神疲惫、易怒等,这些情绪都会对心脑血管造成不良影响。
3.饮食习惯、吸烟、喝酒
血脂异常,在老年人中,心脑血管疾病通常是由于血液凝结进入大脑或由于动脉阻塞而阻止了正常的血液流动。尽管动脉硬化可能需要数年时间,但吸烟和不良饮食等习惯可以加快这一过程,并可能在年轻时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吸烟和过量饮酒都可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改变脂类代谢,促成动脉硬化。
这几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这种疾病一旦患上,治疗起来也是相当麻烦的,倘若你能够对心脑血管疾病症状有所了解,及时进行治疗,就会有十分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