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阿姨(化名)体检时发现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升高,但并没有出现不适症状,一个月后复查癌胚抗原依然居高不下。医生建议做全身petct检查,因为petct检查能快速准确定位病灶,一次检查还能同时完成影像分期,缩短了病灶的不确定性,同时也节省了患者盲目检查及等待的时间。
后来在医生建议下王阿姨接受了petct检查,结果提示王阿姨胃部有高摄取灶,最后经过影像医生的综合判断,认为是胃癌伴小弯淋巴结转移,同时,全身未见其它转移灶。
可以看出petct检查在发现肿瘤原发病灶的确优势突出,但除此之外petct检查还能确定病灶性质,早前有一位张阿姨(化名),近半年来体重下降了20斤,但是因为没有不适症状,就没有及时就医。后来在单位体检发现血糖偏高,后来去医院做了进一步检查,结果增强CT、磁共振平扫及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提示张阿姨可能是胰腺病变,总胆管下端狭窄,怀疑胆总管下端肿瘤。
为明确肿瘤性质,张阿姨选择做了petct检查,医生根据petct图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考虑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而不是肿瘤,这让张阿姨终于松了一口气,目前对症治疗病情已有好转。
这两则案例除了说明petct检查在疾病诊断中的重要作用,petct不但能发现肿瘤原发病灶,还能确定病灶性质,评估全身转移情况,检测治疗效果,为临床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选择赢得了时间,提供了依据。
同时也侧面警示我们尽管身体主观上感觉“良好”,没有什么不适之感,但并不代表我们就是健康的,很多恶性肿瘤在早期都是没有明显症状的,所以平常加强定期体检十分重要,这样可以有效的掌握我们的身体情况,发现异常时可以及时进行治疗。